第61章 第三十章(2 / 3)

尤其还是这种堪比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她也不能理解张辽到底哪来对她的信心。

但毫无疑问,看到这个四人密会时,她立刻意识到这也是一种姿态——反正我很信任你了,你看看你要怎么报答我的信任吧。

“将军这是……?”

大家坐在光线不怎么好的偏室里,四周都下了帘子,吕布又坐在靠着案几旁的角落里,那一点黯淡的天光简直无法让人看清他的脸。

……但他可能不知道,对她来说白天黑夜都是一回事,因此她特别仔细地盯着吕奉先那张阴晴不定的脸。

“满朝公卿欲诛董贼久矣,”吕布说道,“今欲借我手,诸位之意如何?”

“将军和董卓有父子之义,天下人皆可杀董卓,独将军不可为!”这是高顺。

“天下苦董久矣,若有朝廷之命,有何不可?”这是张辽。

“凉州兵马,旬日可达,如之奈何?”又是高顺。

“一夕可定,旬日乃平!”又是张辽。

“并州马弱,凉州马肥——”她没听进去,她盘腿坐在温暖的席子上,听外面啪嗒啪嗒的雨声,开始回忆起某些并不算很久远,但好像过了一辈子的事。

……比如说,在下雨天里,煮一锅粟米饭,炒一盘大肠,再烧一个菘菜豆腐汤?

张辽和高顺的意见不太一致,争论了半天,被忍无可忍的吕布打断了。

“悬鱼,你意如何呢?”

“我不太懂,”她说,“将军不是说公卿欲诛董贼吗?”

“不错,但天下并非只有公卿世家……”吕布下意识地反驳了一句,于是她听出来了。

一只十分游移不定的,既想搞事,又很担心公卿给的支持不够,瞻前顾后举棋不定的狗子。

“但天下亦苦董贼久矣。”她很自然地说道。

这句话一出,高顺和张辽都转过来看她,

“你说的是百姓吗?”吕布不辩喜怒地盯着她,“百姓又在哪?”

吕布不是个喜欢打机锋的人,因此这句话她一下子就听懂了。

董卓手握西凉重兵,迁百姓至长安,烧雒阳都城,这一路上尸骨累累,百姓们哪有一声哭泣能传到董太师的耳中呢?

就算百姓欲诛董贼,他们在哪里?又能做些什么?

【换一个思路,】黑刃轻声说,【他是个武人,用武人的逻辑说服他。】

她忽然明白了说服吕布的关窍。

“关东群雄就在潼关之外,但,将军还记得吗?”陆悬鱼声音清晰而冷酷地说道,“董卓可已经骑不动马了啊。”

吕布忽然站起了身,那些游移不定和患得患失顷刻间消散不见了,他的脸上浮现出一层决然而成竹在胸的神色。

“大义在我。”

他渴望的不仅是公卿世家的优雅风度,更是那个出身所带来的利益。

没有朝廷支持的边地武将是被人瞧不起的,哪怕他出身清白,战功赫赫,只要没有世家的认可,他能统领千军万马,却不能为一郡守。

但是在大汉的官僚系统里,只有转任文职,谋一方郡守后,才有可能继续向上,直至位列三公,光耀门庭。

这条路是无数武人梦寐以求的,而今将要摆在吕布面前,令他不由得不心动。

没什么需要犹豫的,他想,他只剩下最后一点具体的操作问题,他需要寻觅一些忠心的,悍勇的,临阵而不惧的人。

“若我行刺杀事,你为死士?”

话一出口,吕布就后悔了。从古至今没听说过招来的仆役能当死士的,至少也要金帛美色相诱,待对方以全家老小相托,方能成事。而这少年既没家室,明显也对金帛美色不感兴趣,是个完全无法收买,因而根本当不成死士的人。

在吕布看来,陆悬鱼或许是另一个自己,出身寒微,却能凭武艺战功获取一席之地。

但这个少年没有自己那些复杂的心思,因而格外难以拉拢,但这更令人忍不住去想,世上是否真有被他所认可,委质定分,义无二心的主君呢?

“成啊。”陆悬鱼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哪天动手?”

……吕布不能相信。

“你为何竟同意了?”他说,“我还不曾说我能许给你——”

“小人什么都不要,小人只是为了报仇而已。”她说。

“报仇?报谁的仇?”吕布感觉自己的嘴巴不受脑子控制一般,便问了出来,“你没来我府中前,不就是个杀猪的?怎会需要向董卓报仇?”

听了这话,少年想了想,便十分轻松地笑了起来。

“小人曾有过一位主人,他也是个杀猪的,小人要为他报仇。”

……………………吕布觉得脑子停止了运转。

但陆悬鱼停了停,又继续开口了。

“除他之外,还有很多人,小人也要为他们报仇。”

场面一时有点尴尬。

大家似乎给这个少年拉入伙了,但说到最后,人家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事,凑巧跟他们一起去杀董卓。但即使如此,也需要给他一点什么小礼物才对劲。

于是吕布盯着他发了好一会儿的呆之后,终于一拍大腿,“我知道给你点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