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罪魁祸首(2 / 3)

您刚才也说了,城里人需要的东西,差别太大。我们真能做到让所有人团结一心么?”

“当然不可能。”郭康回答:“古人说,有道义的人能得到更多的帮助,没有道义的人就少有人帮助。现实里,没有道义的人,并不是大多数,但总体数量却不见得少。这种人,又怎么可能和我们站在一边?”

“我们虽然都把他们叫‘市民’,但市民和市民是完全不同的。”郭康用汉语和希腊语各自念了一遍,给众人讲了起来:“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市民,已经不是古典时代的公民了。”

“在古典时代,无论是哪个文明,城市中最重要的都是农业和手工业的从业者。不管是塞里斯的国人阶层,还是罗马的公民,都要去城外种田,连一些小国的国君,都得天天出城,亲自参与生产管理。城市本身,只是一个防御性质的聚落。”

“你再看他们那帮人。”他指了指被人推过来的亚历山大等人:“这些人,他们自己种地么?自己做工么?”

“他全家就没有一个自己干活的。”有人接话道:“他家就是靠转卖东西维持的。”

“对啊,他甚至不去参与农庄和作坊的管理。”郭康摊摊手:“所以我才说,这种人其实不是传统的城市公民。我们需要另一个概念,来描述他们。”

“我跟法国人比较熟,听他们讲过那边的历史。”他介绍道:“一千年前,帝国西部被蛮族渗透,逐渐崩溃,很多罗马城市也被废弃。但后来,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渐渐形成了固定的市场。”

“在蛮族地界,治安一直非常混乱,所以这些市场往往依托于现有的堡垒,以此获得庇护。法兰克人把堡垒叫做‘burg’,这种堡垒市场就被称为‘bourg’,而在市场做生意的商人,就叫‘borgei’。这就是最早的商业城市,以及里面的居民。”

“你看,这些人就和我们罗马的公民截然不同。不管是职业、定位还是和朝廷的关系,都不一样。”郭康摇摇头:“现在的法语里,依然沿用这个古法语词,把这种人叫做‘布尔乔亚’。他们的历史,和这个名字的演变一样,是非常清晰的。”

“而我们这边呢?大家在这里生活过,应该知道,大都和其他城市是不同的。”他分析起来:“这座城市虽然也是‘罗马城市’,但从拉丁人入侵之后,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后来,朝廷又一直规划不力,使得它长期以来,都只能靠自己,随性生长。好在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来往商旅众多,所以围绕商业,很快又发展起来。而这个状态,和蛮族城市,其实也差不太多了。”

“所以,虽然是罗马现在的汗廷所在,但她同样不是一个古典式的城市,而更像一个近代的、蛮族式的都市。在这种城市里,自然也有很多‘集市商人’活动。亚历山大那种,就属于这个类别。”

“那他们和我们的公民,就不是一类人啊。”一名神父反应了过来。

“没错啊。”郭康点点头:“我们进行战争,总得先知道谁可信,谁是敌人。而想从城市中寻找兵源,也要先找对目标。最适合加入军团的,肯定不是这些蛮族化的商人。”

这么一说,大家就都明白了。军法官等人也恍然大悟,看起来已经认可了他的分析。

这会儿的功夫,卢卡斯队长等人已经把俘虏押了过来。众人都围了过去,郭康也走上前,扫视了他们一眼。

“郭公子……”最前面的人抬起头,试图和郭康打招呼。

“你们抓的那几个小孩呢?”郭康不理会他,直接问道。

“什,什么小孩?”几人眼神闪烁,明显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这几个人是谁?”郭康也不继续强求,转头问其他人。

“那个白头发的胖子是亚历山大。”有人给他指认道:“旁边那个棕色头发的是莫斯科商人尤里,那个穿绿色袍子的,是管码头的官员彼得……”

不过,他还没说完,就有人探头喊道:“郭公子,我是王崇啊,王家庄园的管家,你不记得我了么?”

郭康转头一看,那个中年人立刻满脸堆笑:“郭公子,上次您去城外拜访,我还招待过您呢……”

“那你跑这儿干什么?”郭康问。

“我……来见朋友的。”王崇支支吾吾地回答。

“跟你朋友一起搞邪教祭祀?”郭康指了指十字架上的神像头,反问:“是你自己来的,还是你家主人派你来的?”

“我……”王崇愣了片刻,头上流下了冷汗。

“你看看这里的废墟吧,知道是谁干的么?”郭康又伸手指了指周围,被火药殉爆摧残了一遍的大门。

“一定是不知好歹的宵小之徒!”旁边,码头官员彼得立刻大喊道:“我们什么也没做,突然就有一群罗斯暴徒冲过来,还打人。他们怎么敢……”

“这就是我炸的。”郭康说。

“呃……”

“因为在这地方,有人直接对着我,对着战帅特使开炮。”郭康反而不激动了,沉声说道:“在战斗中,邪教徒杀害了教会的审查人员,并且造成了我们军团士兵的伤亡。所以,我亲自带队,剿灭了这些异教叛军,这里的火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