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目标潼关(1 / 3)

<b>inf</b></div> 很快,在兖州的郗鉴,陈元达和苟纯等人陆陆续续回到洛阳。

不得不说,随着他们离开,兖州世家那是热情欢送,就差送份万民伞以表达自身的激动。

而兖州刺史则交接到曹嶷手中,而曹嶷的工程最够平复当地百姓的心思,毕竟只要有活干,吃饱饭,住好屋,有钱赚,绝大多数百姓也都能成为乖乖交税纳粮的良民。

毕竟华夏的百姓只要能够活下去,大家也都不介意做牛马的,毕竟为了活着不容易。

当然除了这三人,在这时候在邺城主持大局的褚翜,也正式开始转移邺城各处办公体系转移到洛阳。

经过一年预热,刘泰迁都洛阳的意思已展露无疑,同时刘泰在洛阳也安排好了产业迁徙的计划,至少最重要的煤矿场,以及炼钢所需的锅炉,都已经在洛阳那边兴建了起来。

毕竟刘泰很清楚,很多基础性质的设施,洛阳这地方可以不大,但是不能没有。

不论洛阳本身的兴建,又或者正在修建的洛阳到荥阳的道路与运河,都是需要材料的。

虽然现在的洛阳看起来有点像是在前线,并不是一个安稳的地方,但真因为如此,对于绝大多数的世家来说,要不要在这时候迁徙到了洛阳去,不大不小是一个赌博。

毕竟永嘉之乱的时候,那些全家都在洛阳的世家,这时候坟头草都有三丈高了。

不过,刘泰迁都洛阳的意志坚定,表露了自己要收服长安,统一天下的志向无疑。

毕竟对于一个上升期的势力来说,治所所在能够很好的展露一个势力的志向。

不需要多说什么废话,此刻洛阳旁边的长安不是在自己手里,你说一个个的会不会脑袋里面产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类似想法。

更重要的是,距离越近,调度自己手上资源也会更加的方便,对刘泰来说,进攻起赵国,自然也就更加的方便。

而朝臣上下虽然觉得刘泰这般行为实在是有几分危险,甚至有几分的冒险。

但是众人在刘泰的坚持之下,却也没有谁站出来进行反对。

理由非常简单,冒险归冒险,但是刘泰没输过,是当世第一的名将,当代的项羽。

这样的情况下,纵然刘泰现在迁都洛阳,众人感觉有几分激进,但都认可刘泰的实力。

至少他们相信,如果赵国真的不知死活的主动进攻,那么刘泰,哪怕带着自己的亲卫去莽,也能够把对方给彻彻底底莽穿,这就是刘泰一路硬战打下来,带给麾下的自信与安全感。

所以,只要刘泰还在洛阳,那其他人就完全不害怕战争的危险会降临。

毕竟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完成了河北之地统一,又拿下了中原之地的刘泰,更像是播撒战争恐惧,虎视眈眈的盯着一个个诸侯的暴君,有一种鞭笞天下世家的狂傲!

而刘泰这次强势把迁都洛阳的事彻底执行下来,其中有很重要的原因,便因为随着自己主力军队迁徙到洛阳后,黄河以北的钱粮从河北之地向洛阳汇聚的速度下降了。

对于此,刘泰多少也是有所预估,只不过,在失去了水路的便利之后,远超刘泰预料。

否则刘泰更是会选择在秋收之后开启这一场战争,而不是拖拖拉拉,被刘泰所推迟。

毕竟要先等到黄河以北的粮食,幽州之地的牲畜,以渤海沿海生产出来的鱼干,全部通过永济渠运输到了荥阳,再由荥阳中转到达洛阳。

此刻的褚翜,在负责邺城重要机构搬迁的同时,同时也负责这批物资的运输。

有永济渠之时,因为基本上所有的物资全部都装在船中,虽然船只在运河中因为负重拉满而行使的并不算快,但这一路稳稳当当,倒也丝毫不需要自己担心什么。

所以至少邺城到荥阳这一路,褚翜走得相当安稳,并没有操心太多。

但等到荥阳到洛阳这段时,褚翜脸色不由凝重,虽然褚翜也不止一次负责筹措粮食。

毕竟每一次刘泰出征,褚翜都是负责坐镇中枢,调度物资的。

但褚翜,到底没亲自去底下押送过物资,只依据前线的反馈,制定合适的运输计划。

但是这次,褚翜亲自走了邺城到荥阳的水道,紧接着又走了荥阳到洛阳的道路。

虽然荥阳到洛阳的道路自古以来都是最繁忙的路线,所以这官道宽阔,物资运输也算不上困难,但褚翜在这时候还是敏锐的发现了两者所带来的路程感官却是完全不同。

同样的物资,走水路船只载重大行船省力,最重要得是船不需要消耗粮食,但走陆路,这一路且不说牲畜承载的粮食有限,而且负责运输货物的牲畜本身就需要照顾。

毕竟不论怎么说,这些都是生灵,不把他们照顾好了,也不用指望它们运货。

所以从邺城到荥阳比荥阳到洛阳有整整两倍距离,但从荥阳到洛阳的道路却要辛苦许多。

这些物资的运输更花费了足足八天时间,才把这批物资顺利运输到洛阳,这一路上虽然人没有什么事情,但是牲畜本身或是生病,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