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短暂的和平(2 / 3)

;毕竟想要跟拓跋鲜卑作战如果是防守战倒是还好说,但要是主动进攻,别得不说,至少骑兵是需要的吧!</br>而现在刘泰手上的骑兵也就只有三支,一支是刘泰的本部,一支是刘遐的重骑兵,另外一支便是刚刚从两条腿转职成六条腿的葛信了。</br>至于赵安的骑兵在部队中与其说是厮杀的精锐,还不如说是送信的斥候更准确。</br>而重骑兵这种东西,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非常的明显,你不能指望这兵种单独出征。</br>至于刘泰的本部,刘泰倒很愿意学习霍去病千里奔袭一下。</br>但刘泰要敢这么做,褚翜等文臣就敢直接屌死在内政厅,让刘泰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br>随着刘泰打败王浚,刘泰身份已经从武将转职成了君主,若刘泰敢像孙策一样轻而无备,对褚翜等压住在刘泰身上的人来说,那不是拿自己的家族开玩笑。</br>所以,刘泰就别想着千里奔袭什么的了,哪怕是大决战,不到关键时刻,刘泰哪怕坐在那里做吉祥物,一般上也不会让刘泰在战场上驰骋。</br>当然,要是刘泰下令真的要冲锋出去,那在战场上还真就没任何人能够阻止。</br>因为刘泰走的不是正统的兵法路子,只要看到了对方的一点破绽,这破绽就会被刘泰的穿插给撕扯得无限大。</br>就这点上来说,周平这大军团指挥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拉扯。</br>当对方以为击溃了周平,就会带来胜利的时候,刘泰差不多就会捕捉到机会了。</br>当然,这种组合也就是对付同样水准的人,被四圣级别的人看到,只是感觉什么花里胡哨的,直接碾压之。</br>所以刘泰丝毫没想要谋划鲜卑部落的意思,因为刘泰清楚,自己是不可能谋划成功的。</br>刘泰不喜欢那种双方拉拉扯扯打个几年都分不出胜负,有着空闲刘泰宁愿把资源更多的放在发展上,等到自己发展到能够将对方一战而灭的时候再出手。</br>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战争所带来的损失,当然也有可能发展着发展着,对方发现打不过来率先对着刘泰的主动进攻,说实话这种局面是刘泰最愿意见到的。</br>毕竟对比起自己主动进攻,基本上只是动用战兵,但要是打防守战的话,自己便是能够动用府兵加战兵的模式,别得什么都不说,至少在数量就占了绝对的优势。</br>刘泰打仗虽然偶尔有以少胜多的战争,但刘泰更倾向的到底还是恃强凌弱。</br>只不过所谓的强大与弱小并不仅仅只是数量,身上的装备,部队的士气,组织的完善实际上这些都是可以看成是战力的。</br>只不过在这个时代的人更加重视数量这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而已。</br>此刻的拓跋猗卢也没想到王悌这么坦荡,直接便过来表示自己就是来进行贸易的。</br>事实上这种事对拓跋猗卢来说也是求之不得。</br>毕竟拓跋猗卢的鲜卑部落能交易的势力也是有限的,其中最方便的自然是相互舔着伤口的刘琨,但刘琨基本上算是在拓跋猗卢的庇护下,双方进行交易的体量是非常有限的。</br>至于石勒,虽然石勒这个人也非常不要脸了,但他的不要脸底线跟刘泰比较起来到底还是差了一些。</br>毕竟在石勒看来自己跟拓跋鲜卑才刚刚打过战,想要马上双方交好,到底需要一个过程。</br>就好像男女之间前脚跟才动手动脚,后脚跟就上下其手了,这进展未免太快了。</br>而刘泰就不一样了,刘泰表示小姐,我们没有感情,全是交易,拓跋猗卢自然蠢蠢欲动。</br>毕竟不论是任何时代,为了赚钱稍微出卖点尊严又算得了什么,很多人还只恨自己想要出卖尊严都还没有地方出卖的。</br>比如某位王姓大佬,便手把手想教会大众怎么把尊严交易成财富,只不过很可惜绝多数人没学的本事,也不愿意去学。</br>拓跋猗卢思索了一下,互市真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尤其自己很需要把手中各种土特产交易成族人需要的粮食、食盐、布匹……,所以很快便跟王悌达成协议,双方在边界处开始进行互市。</br>一时间,不论是匈奴汉国也好,刘琨与拓跋猗卢也好,全部都赞同了与刘泰进行通商。</br>因为刚经历那样场大战的他们真的非常需要恢复,而对双方来说,也的确需要刘泰这样一个不要脸,又能勉强更双方进行交易的势力作为中转站,进行物资上的交易。</br>所以,也就只这次,刘泰的盐票真的在整个匈奴汉国,甚至整个黄河以北流通起来。</br>当然,这种流通自然不是所有百姓都接受了刘泰的盐票,而是顶层的世家们率先接受。</br>他们使用起刘泰的盐票后,发在交易的规模到达一定规模后,金银布匹这一种实物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