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滚雪球(2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2148 字 2022-04-06

少见血的竞争。

只要不怕吃苦,哪怕修鞋、修车、配钥匙、补衣服、修钢笔、修手表、磨剪子磨刀、蹦爆米花,也能发财。

殷悦的同和街坊邻居中,都不乏下海经商,鼓捣生意已经有所斩获的人。

但这年头挣小钱容易,要想把生意做大,挣大钱就难了。

最大的障碍,最受困扰的问题,就是资金的匮乏。

银行的贷款是绝对不会惠泽到小个体户身上的。

但经商的个体户们却经常会遇到由于他们自身实力太弱,甜买卖看得见吃不到。

或者是没看准的货色积压在了手里,如果卖不出去就没钱进俏货,诸如此类的周转困难。

所以对资金有短期拆兑需求的个体户,不但大有人在。

而且碍于火烧眉毛,几乎都甘愿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利息。

只要肯把钱借他们用,能帮他们度过了这个坎去。

肯付出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十五、二十月息的人,并不少见。

白了,钱是很贵的。

而殷悦的精明,就展现在她敏锐的看准了个体户对资金的需求,而且对放贷目标能做出最安全的选择上了。

她可不会随便就把血汗钱借给别人。

为了降低风险,她信奉一个原则——做熟不做生。

首先放贷只找做服装生意的人。

因为她自己是卖服装的,最清楚这行里的利润之大。

也清楚找自己来借钱的人,是否有选择服装的眼光和经营天赋。

其次,放贷的目标,还必须的是人品过得去,知根知底的熟人。

且有按手印的借条,营业执照做抵押和中人作保才行。

有了这些,欠债不还,就没太大的可能性了。

因为她毕竟有凭有据,能找着借钱人的根儿上。

哪怕借钱的人赔了。

但凡要点脸,还想把生意做下去,就不可能不认账。

最后她还会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对每个借贷者罗列信用度。

信用好,人品好的,生意做得好的,她可以多借,利息也会相应渐少点。

如果心里存疑,她就少借,而且利息要的会高一些。

但再怎么,她是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针对一个借贷者,哪怕再信任,关系再好,她顶多放贷自己资产的一半就到头了。

至于怎么和目标提及这种事?那太容易不过了。

现在是手里有钱的人才是稀缺资源,是完全的贷方市场。

殷悦只要找到这些做生意的人主动聊上两句,让他们知道自己手头挺宽裕,再留下个联系方式就足够了。

但凡生意人,就没有不想借鸡生蛋的,更没有抹不开面子一。

一旦遇到了用钱的时候,第一反应就会联系她,提出借钱的事儿来。

总之,作为手有余钱的金主,殷悦完全居于有利地位,几乎是毫无风险的分享起改革初期的商业红利。

像她第一笔钱放出去就特别顺。

那次,是她借给了一个卖高跟鞋的初中同五千块。

是一个月,可其实二十来天,人家就还了。

百分之十的利,五百块顺利到手,同还请她搓了一顿饭,表示谢意。

没别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啊。

然而这些钱还没在抽屉里搁上三天。

殷悦家隔了一条胡同的一个街坊大哥,要奔花城进货去了。

这主儿过来问了殷悦一声,就又带上了这笔钱和殷悦刚开出来的一个月工资上路了。

但是,就因为带回来的东西太好卖了,这个街坊挣钱挣疯了,简直乐坏了。

一高兴,忘乎所以,居然回来后就把还钱的事儿给忘了。

等到殷悦找到他家来,这才想起来。

结果一个不好意思,借走了八千,直接给了九千。

多给了二百算耽搁几天的利息不。

这主儿还让殷悦挑了两身衣服拿走,算是聊表歉意。

就这样,一笔笔的借出,一笔笔的收回,殷悦的本钱在一年里几乎翻了一倍。

再加上她仍旧每个月入手的收入,她已经成了手握五万钱财的小富婆一个了。

尽管她比不上那些真正的生意人收获大。

尽管这点小钱只能细水长流,但毕竟比放在银行那一年百分之五点七六的死期利息强多了吧。

最关键的是让她看到了一条很可能实现梦想的发财之路。

她深信,只要自己这么稳稳当当的做下去,继续靠智慧和信义挣钱。

她就能终结桎梏,拥有一番新的天地。

也许攒出足够的钱,她也能出国呢。

就像那些女明星一样,陈冲、龚雪,去西方发达国家留。

那么等到回来的时候,她也就不比谁差了……

这个春节,殷悦的家,远比去年过得更富庶。

这次她买了足能过两个春节的鸡鸭鱼肉,和各种零食糖果,想让弟弟们彻底吃个够。

除了给全家人买了新衣,她为了奶奶的身体能保持健康,还特意在奶站花钱订了一年的牛奶,又给奶奶买了个电热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