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单车变摩托(2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1961 字 2022-04-06

使他们去吃小虾米,将这帮小鱼养肥。

如果真有必要,想吃了,他随时都可以一口将这些小鱼挨个吞下肚儿去。

说白了,这帮人对他也就是会走路的钱包而已。

他们起的作用,是把别人的财富聚集在一起,便于他最后拿走。

别忘了,他是什么时候吸筹的啊!

他玩儿的盘子又有多大啊!

他手里的筹码那太廉价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最终获利最大的都会是他这个真正的幕后庄家。

完全不用怕这些人生出什么异样的心思来。

那还能有什么坏处啊?

说白了,也只有像这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

形成数层结构的食物链,才是正常的生态环境。

过去的邮市资金匮乏,只有虾米和滋泥的存在。

宁卫民这条大鱼当然难过啊,他顶多也就能弄点零花钱而已,早就为此发愁了。

他确实需要这些人,让邮市尽快变得有吸引力,变成他可以随意出入提款的银行。

事实上正是如此,一切都像宁卫民期盼和预计的那样顺利。

俗话说,财帛动人心啊,有钱能使鬼推磨。

当这帮人真的对邮市里捞钱,产生了炭火团一样炙热的心思后。

下一步,他们果然主动求着宁卫民,想要再加大投入。

当宁卫民爽快答应他们之后,又发现这帮人变得更听话,更好用了。

简直就像被看得见吃不到的胡萝卜诱惑拼命拉车的牲口一样。

不但他说买什么,卖什么,这些人别无二话,越发心甘情愿替他去跑腿儿。

就连在用车上都方便了。

别忘了,沙经理就是管后勤的啊。

为保交易顺利,资金安全,当然最好莫过于在车里进行交易。

于是每一次有人去邮市,沙经理都会利用职权,调派公车私用。

就这样,很快,小邮市里就开始流传,有一帮大户,专门开汽车来炒邮票的消息。

完全不知不觉,资金为王的道理也开始在邮市上发挥效应。

票贩子们一天天的,越来越习惯,根据宁卫民一伙儿给的价钱来定义邮票的价格。

这样的好处当然是不言自明的,拿到了价格的掌控权嘛。

于是宁卫民在高卖低卖的对倒上,玩儿的也就越发熟练自如。

具体说来,他让人紧盯不放,一直炒作的品种,就是生肖票里的猪票。

因为生肖票不但筹码极度集中,大多数都已经在他的手里,而且具有紧密的联动效应。

只要猪票往上窜,会同时也拉动狗票、鸡票和猴票的价钱。

等于炒一个品种,就带动了四个,让他得以最大程度的坐享渔翁之利。

别的不说啊,在猪票炒到两元的时候,眼瞅着猴票就逼近四十元大关了。

鸡票到了十块,狗票接近五块。

这时候邮市上的集邮者见面,最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猴票’吗?”,以此来衡量对方的收藏水平。

而如果谈起邮票价格,人们也总会问出一句,“‘猴票’涨到多少钱了?”

这样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

“猴票”的身价已经能够折射出整个邮市的行情,具有公认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但正因为如此,宁卫民此时也根本不再往外卖猴票了。

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他拿出猴票只跟别人换。

他的价码很明确,两张猴票换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最新指示”、“领袖诗词”、“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

四方联换“祖国山河一片红”,“梅兰芳小型张”。

三个四方联换“大龙”和“民国五珍”。

至于赚钱,他只拿鸡票和狗票在市场上配合猪票的操作手法来进行对倒。

这样做的好处有三。

其一是宁卫民用猴票能换到这些真正的稀缺筹码。

其二是用猴票和这些珍稀票形成对标,更加确立了猴票的市场地位。

让猴票变成邮市里的“美元”。

其三就是这种兑换方式,可以锁定筹码。

虽然他不断往市场散发猴票,可别人拿邮票换来的,是绝不会出手卖的。

这同样有利于猴票价位的稳固性。

甚至宁卫民都不怕别人不动心。

因为在他的心里,给猴票预定的价位是年底摸到百元的价位。

让八十年代的猴票,价钱上对标九十年代,提前十年爆发。

可想而知,当邮票藏家们看到猴票一天天的上涨,直至翻倍,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就这样,宁卫民开始用他手里的散票,丰富自己的收藏。

暂时没多少人愿意换不要紧,反正他笃定了自己,很快就应该能够变成一个邮品大家了。

另外不得不说,有了车,不缺人手,还有一个大大好处。

那就是宁卫民许多事儿已经不用亲力亲为,而且他的胳膊可以够着的地方也更远了。

像每个周末,他自己留在京城,却可以挨个把这些高层派到京城周边城市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