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拉风(2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1907 字 2022-04-06

进了不少外国蔬菜。

可惜受工业的局限,塑料薄膜太少,而没能推广开。

没暖棚,还怎么“反季节”?

所以许多三十年后毫不稀奇的生菜西芹紫甘蓝油麦菜球茎茴香小西红柿。

此时还是只供涉外宾馆商店出售的特菜。

老百姓能看见的机会,只有重要节日里供给京城四大菜市场展示,以体现蔬菜市场丰美的时候。

反过来供应老百姓的普通菜店,冬天的货架子上往往都是空空的,只有些蔫土豆辣萝卜“值班”。

偶尔能把“三黄一白”(土豆倭瓜葱头白菜)凑齐,还没等卸车,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最惨的时候,柜台里外干净得像被狗“舔过”。

卖菜的售货员,成天无聊地蹲在大门外晒太阳。

那想想看吧?老百姓不多买点白菜存着成吗?

人不吃水果可以,但不吃蔬菜万万不行的。

否则就会因为缺少维生素而生口疮,会因为缺乏植物纤维大便干燥。

第二,就是对于冬储大白菜政府是给补贴的。

上市前,物价局已经对大白菜进行了分级定价。

一级菜六分六厘,二级菜是六分,三级菜五分四厘。

这个价格,京城市政府统统补贴一倍还多。

说白了,这是京城户口享有的福利,买菜就等于政府发钱,你能不要吗?当然要抢购嘛。

反过来如果这劲过去了,白菜价格就要比集中供应期贵得多了。

人们再到市场上买白菜那就一毛五分的原价了,一下涨多少倍?

这时再买到的白菜就叫“议价菜”了。

在少有其它蔬菜替代的年代,如果靠“议价菜”度过冬天,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总而言之,正因为这些原因。

在这年头的人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一点不用为冬储菜操心的。

就连宋华桂这样每个月收入过万,能一家老小只吃友谊商店“特菜”的人也一样。

因为她毕竟在京城还有父母,两位老人是不可能跟着她一样,安心享受资本主义奢侈的生活水准的。

其他的诸如领导干部,大学教授,知名演员更是如此。

像真武庙旁边的电视台家属院,还有京城电影制片厂,以及人艺周边地带。

住在附近的老百姓们在买大白菜的队伍里,就经常能看见戴着破手套,拎着麻袋片来排队的熟脸儿。

无论多有名的演员,电影明星,曲艺大家。

兹要他在京城猫冬,那就得和大家一样排队卖菜,然后自己给弄回去。

想走后门?

根本没戏。

这件事的特殊性在于什么都在老百姓眼皮底下摆着呢。

别说想专买一级菜没戏了,就是想不排队,或者排队加塞都不行。

任凭你是什么人,多大来头,谁要敢营私作弊,能当场被老百姓的吐沫给淹死。

像舞蹈演员陈爱莲的丈夫就是仗着排队买白菜的过程里人不能走。

硬是在这个过程里追到了初次见面,本来还挺反感他的这个姑娘。

歌唱演员朱明英更是对买完二百斤的白菜,只能靠自己一个一个往楼上抱,爬上去爬下来的滋味永生难忘。

所以如果单就买白菜这一件事而论。

真不能不说,与京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相比,扇儿胡同的2号院四户人家简直是活在蜜罐里了。

为什么?

当然首先是因为他们院儿里有米婶儿这位内应啊。

米婶儿确实是不敢利用便利给大家开后门,可她有内幕消息啊,知道那批的白菜好。

别看都是一级菜也有区别,就是菜源的不同。

最好的白菜可不是京郊的,而是河北玉田县和三河县产的白口菜。

棵儿大,瓷实儿,吃着爽口。

尤其是做陷儿吃饺子,绝对的味儿正。

就单凭这至关重要的情报,就凭她能告诉大家伙,哪天菜站来玉田白菜。

放在谍战剧里,说她这样的角色能掌握一场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个特等功都不为过。

其次就得说2号院的几户人家,壮劳力多啦。

边家哥儿俩,罗家哥儿俩,全是身强力壮正当年的棒小伙儿。

有他们四个在,全院儿两千来斤的白菜搬运,根本不在话下。

至于最后的压轴的力量,定鼎的神器,那就是宁卫民那辆皮卡啦。

有了他这么牛的运输工具,跑一趟就是全齐啊,再不用磨磨唧唧折腾好几趟。

而且连等着都舒坦,完全可以轮换着进驾驶室里听着小曲儿,暖暖和和的抽烟啊。

买菜的时候才有意思呢。

排后面的人,见他们一车的菜摞起老高。

几乎把新来一级菜清空了一半,登时就不乐意了。

有不明所以的人还带头闹上了,非说走菜站给领导开后门。

结果让米婶儿一下就给撅了,让负责排队的边建军明明白白把四户菜的本子亮给他。

果然手续俱全,完全合法合规。

米婶儿还以鄙视的眼神儿和轻蔑的语气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