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超前体验(2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2369 字 10个月前

br>
为此,他越琢磨越觉得这事儿神奇。

哪怕看着宁卫民掏出了两万一千円的钞票付账,也没表现出有多么吃惊样子。

不知是因为钱是宁卫民付的自己不肉疼,还是觉得确实价有所值。

反正一出门,他就迫不及待地跟宁卫民交流起刚才体验过后的感触。

“我说,这家店是东京最高水平了吧?了不得啊!不但环境好,服务好,理发技术也好。别说,要不是你带我来这么一趟,像水平这么高的理发馆我还真想象不出来。还是那句话,要放咱们国内那可震了!四联估计都不在了!”

宁卫民微笑回应。

“哈哈,你满意就好。不过要说是最高水平,还不至于。东京虽然发达,可每个地块的租金也不一样。和寸金寸土的银座相比,赤坂这里还差点儿意思。这家店也就算是中上等吧。”

邹国栋听闻眼睛顿时睁大了。

“什么?中上等?怎么可能!这儿的理发师,我看就是魔术师啊。通过与顾客的交流,居然可以完成任何人憧憬的造型,简直是一个奇幻梦工厂!而且这儿的人,可是都会英语啊。要照你这话,连这儿都不算最好的,那日本人的素质未免也太高了!”

“不不,这跟日本人的素质无关。哪个国家还没几个能流利运用英语的啊。”

宁卫民可不想邹国栋产生错觉,忙为他解释。

“虽然这里的发型师,的确有许多都是被名人以及名模点名的发型师。尽管这家店的服务人员,都有一口流利的的英语。可这也只能说明这家店的利润可观,才能雇请高端人才加入。除此什么也说明不了。要说最大的不一样,其实应该是日本已经先我们一步富了,整体社会对于美容美发相关需求旺盛,而且要求也高。行业也就发展得非常迅速成熟。不像咱们国家,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基本要求。只有少数的外宾和高收入者的对理发有较高要求。这就导致咱们国内整体理发行业都被人小觑,谁都认为剃头匠算不得什么好工作。”

“嗯,你这么解释,我倒是理解了。看来还是钱闹得。”

宁卫民的话,邹国栋深以为然。

他一下想起费用问题来了,不能不以点头表示赞成。

是啊!两万一千円那可是二百元人民币啊。

这要搁在国内,合着理一次发就得花一百块,有几个人负担得起?

恐怕连部级干部应付这种消费,都会感到吃力。

这样高端的理发馆,要说国内也只有真正的外国人,而且得是发达国家来的外国人才消费得起。

还有就是像他这样高工资的外企职员,或者国内那些先富起来的个体户,才能有这个条件。

“哎,这么说的话,那你当初主张和那个港城女人组成合资公司,联合办学,那么执着的要占领国内美容美发行业制高点。是不是就有率先填补国内高端市场空白的打算了?就像今天咱们光顾的这家店,如果咱们照样也在京城开一家,不但能和咱们公司的服装主业形成互补效应,而且也能满足许多外国人的需要。你还别说,看马克西姆现在的经营状况已经走上正轨了,再弄这么一个店,真未必赔钱……”

要说跟聪明人说话还就是省力。

宁卫民见邹国栋对自己的用意,居然能理解到这样充分的地步,而且持赞成态度,他也是非常高兴。

“没错!你说的太对了!不过不是未必赔钱,而是一定赚钱!邹总,可别忘了,国内的运营成本可比东京低多了。更别说我们还要自己盖大厦。等到大厦真盖起来,咱们再把这个理发店放在大厦的底层,那可就……”

“那可就是一举数得,真成了没本儿的买卖了!”

邹国栋激动的接过话来,面带大喜之色看着宁卫民。

他也感觉到这时才真正的吃透宁卫民的全盘设想。

“好啊你,真打得一手好算盘。这么一来,不但咱们的大厦在京城有了专属于自己的特色,更容易在京城打响名气,树立起标杆来,而且还能形成旗下各种产业互通互动的良好效果。这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托拉斯吗?这要再把马克西姆餐厅挪过去,再把合资的工厂办起来……别说,你的计划要都能办成了,咱们华夏公司还真有点集团公司的气象了。”

宁卫民此时已经没有可再行补充的了,仅以微笑回应。

于是一时间,一种可以称为“莫逆于心”的气氛,再度出现在了这两个在国内原本总是磕磕碰碰的人心中。

真的不能不说,人和人的缘分还就是这么神奇。

哪怕性情天生相悖,属性极其不合的人,也会因为共同的志向,化敌为友。

接下来的事儿不用多说,无论是从时间来看,还是按流程来看,都该到了晚餐的环节了。